长征路上的刘伯承
1935年5月3日,红军渡过金沙江,主要是和国民党川军的刘文辉所属24军作战。
尽管蒋介石曾告诫刘文辉“以据险扼守,迎头拦阻与分兵设伏在隘路之内节节腰击是为主战”,但刘文辉认为蒋介石早就想插足川康地区,薛岳所部的目的不仅只是为了跟追红军,还有顺便吃掉自己部队的意图,如果以自己的部队和红军较量,无疑使蒋介石坐收渔人之利。刘文辉既想保存实力,又想在表面上应付蒋介石,因此制定了对付红军的十六字方针,即“只守不攻,尚稳不追,为保实力,避开野战。”
由于有上述的“分析”,刘文辉在兵力部署上不把重点布防于金沙江沿岸,而在会理、德昌、西昌摆成三线,并且前轻后重,意在保存实力。他委派许剑霜为川康边防第十六旅旅长,率兵一个团又一个营驻德昌,负责在西(昌)、会(理)正道上阻截红军,为了预防红军不走西会正道,或由西面的盐源或东南的宁南前来,又在这两个地方摆了一些牵制部队,以许剑霜的一个营驻盐源。然后命令自己的几个侄子刘元璋等人率重兵分别驻守西昌、会理、德昌等城市。
中央红军1、3、5军团在皎平渡渡过金沙江后沿西会正道北上,于1935年5月7日进入会理附近。5月12日,中央红军在会理城郊的铁厂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。会议讨论了渡江后的行动计划,决定继续北上,并决定刘伯承任先遣司令,运用他在川军中的声望和熟悉地理民情等有利条件,为全军开路。
为迅速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,红军佯攻理城,不久绕城而过,于5月16日抵德昌。守德昌的正是川康边防军第16旅旅长许剑霜。许剑霜与国民党川康边防军司令刘元璋是四川讲武堂同学,关系不错,但他不是刘氏家族,常受排挤,刘元璋的兄弟刘元瑭、刘元琮就常想把许剑霜的部队“吃掉”。德昌原仅驻有许剑霜旅的一个营,原因是刘元璋初意不守德昌,以免分散兵力,后来禁不住当地最有势力的封建大族张家的连番告急,只好派许剑霜带一个团前往加强防守力量。